【新智元导读】奥特曼又来搞事情了!一张5颗草莓照片,让全网掀起热议狂澜。这不是明摆着暗示,神秘Strawberry项目真实存在。难道GPT-5真的要来了吗?
或许,GPT-5真的不远了。
今天,Sam Altman突然发文「我爱花园里的夏天」,并配图5颗草莓,瞬间在全网炸了锅。
而就在刚刚,OpenAI研究员Trevor Creech发文——今晚在OpenAI吃晚餐。
而盘子中间,恰好放着一颗草莓。
这一切,究竟是在疯狂暗示什么?
一张图,引发全网大猜想
网友表示,奥特曼的草莓不仅成熟了,而且已经准备好了。今晚,我们将品尝到AGI的果实。奇点有点「草莓」的味道。
化身侦探的网友,圈出那个躲在角落的第五个还未成熟的草莓。
然后,去Google了下草莓一般需要多久才能成熟——开花之后4-6周即可。
由此,他下定结论:GPT-5可能在未来4-6周内确认发布。
还有人直接搜索了2024夏天什么时候结束。
更有意思的是,误以为AI生成图像的网友在线求prompt。奥特曼本人确认,这就是我的花园。
这张照片虽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触发了AI社区的兴奋点。
在所有人看来,奥特曼实际上承认了关于OpenAI正在开发一个代号为「Strawberry」模型的传言,也就是期待已久的GPT-5。
网友暗示,「奥特曼一直都很喜欢草莓」
这还不够直白么,奥特曼已经确认Q*/Strawberry。
匿名新模型,GPT-5前身?
凑巧的是,Jimmy Apples今天还发现了LYSMS竞技场中,闪现一个「匿名」新模型——anonymous-chatbot。
自我介绍中,它承认是基于GPT-4架构搭建的模型,并经过微调专为聊天定制
而且经过一番测试,发现匿名聊天机器人在数学能力上,有大幅提升。
它甚至还做对了,经典难题strawberry里有几个r的问题。
下面这道题,也没有哪款模型能始终如一地给出正确答案。
但anonymous-chatbot做到了。
anonymous-chatbot真正身份是?是谁做出来的?现无人知晓。
不过,一些网友已经将其往GPT-5、Q*身上靠了。正如网友所言,无论它是什么,暗示着新的东西即将要来。
一些人将其猜测为GPT-5,并非没有道理。
毕竟,OpenAI在此之前,曾把即将要发布的模型,提前放出来让大家测试,可是惊动了整个社区。
还记得GPT-4o发布之前,大模型竞技场LYSMS现身一个神秘的模型——「gpt2-chatbot」,超越了GPT-4。
直到新模型发布之后,OpenAI科学家证实了,gpt2-chatbot测试版本就是GPT-4o。
现在再回到anonymous-chatbot上,有了前车之鉴,也为网友们的猜测增加了一份确定性。
爆料人Flowers测试后,惊叹道anonymous-chatbot一次性解决了所有测试谜题。
包括「草莓测试」。
许多模型失败的逻辑推理题——「过河难题」也被轻易解决了。
本质上,还是9.9和9.11谁大的难题,anonymous-chatbot没有犯错。
匿名模型,具备了更多的类人反应。
不过,目前在https://chat.lmsys.org/模型榜中,根本找不到匿名模型。这件事真的是越来越迷了。
神秘草莓项目
「草莓项目」初次曝光,还是在上个月。
路透独家报道称,OpenAI正全力研究草莓(Strawberry)新项目,据称就是传言已久的Q*。
Q*项目最初也是由路透,在去年底首次曝光。
当时,OpenAI内部人士表示,Q*可能是公司在AGI方面的一个突破,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在最具经济价值任务上,超越了人类。
当被问及Strawberry更多细节时,OpenAI发言人表示:
这一新项目,也被内部赋予了高度的期望。
研究人员们希望,AI不仅仅能够生成针对查询的结果,还可以提前计划,自主可靠地查阅互联网,执行OpenAI所言的「深度研究」的任务。
除了这些挖墓信息,剩下就只剩下人们的猜测了。
自GPT-4面世以来,已经过去了17个月,大约一年半的时间。
虽然今年,OpenAI也发布了新模型GPT-4o,以及GPT-4o mini,它们皆是原生多模态基础模型。
但来自竞家Anthropic、Meta等公司的竞争也愈加激烈。他们发布的模型在某些任务中,能够与GPT-4o抗衡,甚至略胜一筹。
不过,在所有人看来,正值OpenAI高层大换血之际,奥特曼似乎并不担心。
OpenAI动荡不断,AGI何时到来?
考虑到OpenAI正在面临的挑战:下一代AI模型被寄予厚望、潜在的重大财务损失、多起诉讼以及对与微软合作关系的审查。
总裁兼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的休假,以及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的离开,就显得十分耐人寻味了。
作为Superalignment团队的前联合负责人,Leike表示,自己离开的原因是希望专注于AI安全和社会影响,而这一点与公司存在分歧。
和Jan Leike类似,John Schulman也跳槽去了竞争对手Anthropic那里,继续专注于AI安全方面的研究。
不过,Schulman公开的原因并非是「OpenAI缺乏对『对齐』研究的支持」,而是出于「个人的决定」。
去年11月Sam Altman「罢免事件」的主角之一,联合创始人Ilya Sutskever,在OpenAI奉献了近十年后也宣布离职。
随后,他与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Safe Superintelligence Inc.,以解决超级智能 AI 的安全问题。
其他还有:
- Logan Kilpatrick(首位开发者关系责人,现已加入谷歌)
- Peter Deng(前消费者产品副总裁)
- Andrej Karpathy(创办了自己的AI培训初创公司)
……
这些变动让一些人不禁怀疑,如此之多大关键员工在跳槽(或者像Brockman一样长期休假),OpenAI距离传闻已久的突破究竟还有多远?
正如AI开发者Benjamin De Kraker所说:「如果OpenAI即将实现AGI,为什么不断有大佬选择离开?」
所谓通用人工智能(AGI)指的是一种假想的AI系统,能够在广泛的任务中匹敌人类水平的智能,而无需专门训练。
这是OpenAI的终极目标,公司CEO Sam Altman曾表示它可能会在「相对较近的未来」出现。
然而,这个术语的定义非常模糊,整个AI社区对于什么是AGI,以及我们距离实现它还有多远,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
NYU教授Gary Marcus推测,如今的LLM在能力上已经达到了一个以GPT-4级模型为中心的平台期。因为自2023年3月OpenAI的那次突破性发布以来,就没有AI公司实现过重大飞跃。
对此,微软CTO Kevin Scott则反驳称,LLM的「缩放规律」(即模型能力的提升与投入的算力成正比)将继续带来改进,对于下一代模型(比如GPT-5)的训练,仍需更多耐心。
但无论如何,业界都在屏息等待OpenAI或其竞争对手的突破,从而证明训练和部署LLM的巨额成本是合理的。
人才离开的是OpenAI,而不是AI
OpenAI曾在公司董事会风波之际,说过一句话——没有员工,OpenAI什么也不是。
而现在,大批员工叛逃OpenAI,并非转行......
大多数人依旧留在了AI行业,加盟了竞争对手谷歌、Anthropic,有的甚至创办了初创公司。
显然,他们并没有对AGI失去了信心,只是对OpenAI失去了信心。
不过,原因也有可能是,去年内乱之后,OpenAI领导层危机危机仍未解除,而非人们对AI潜力丧失信心。
正如De Kraker如上分析所言,于情于理,只能证明OpenAI真的失去了people。
总结
**文章总结**:本文围绕OpenAI的传闻和沈默中的动态展开,主要通过一系列与“草莓”(Strawberry)相关的网络事件和细节,探讨了OpenAI可能即将推出的下一代AI模型——GPT-5的存在及发布时间的猜测。同时,文章还关注了近期OpenAI内部的重重变局与员工流动,及其可能对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目标的影响。
1. **草莓项目的网络热议**:
- Sam Altman和OpenAI研究员Trevor Creech分别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含有草莓的图像,被外界高度解读为对OpenAI正在进行中的“草莓项目”(可能即GPT-5)的暗示。
- 特别是Sam Altman的5颗草莓图片,被网友巧妙关联到GPT-5可能在未来4-6周内发布的预测。
2. **与新模型的关联**:
- LYSMS竞技场中出现的神秘“anonymous-chatbot”模型,被认为可能与GPT-5有关,因其不仅在数学能力上有显著提升,还通过了多项复杂逻辑推理测试。
- 与GPT-4o发布前的模式相似,OpenAI可能会先放出测试版模型以供公众评估。
3. **OpenAI内部变局**:
- 近期OpenAI多位联合创始人和高管离职,包括总裁Greg Brockman的长期休假、Jan Leike和John Schulman的离职,以及一些关键开发人员的跳槽。
- 这些变动引发了外界对OpenAI能否顺利实现AGI目标的质疑,尤其是领导人才流失的问题。
4. **AGI的期望与挑战**:
- AGI是OpenAI追求的终极目标,旨在构建能在广泛任务中匹敌人类智能的系统。但这一目标实现之路充满未知,当前LLM模型的能力似乎陷入了平台期。
- 同时,OpenAI及其竞争对手面临巨大的财务和技术压力,以证明投资训练LLM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5. **行业视角**:
- 微软CTO Kevin Scott坚信LLM的“缩放规律”将持续带来改进,并呼吁耐心等待未来的突破。
- 然而,OpenAI的人才流失现象和AI社区的质疑,表明其前路并非一帆风顺。
最终,文章强调,尽管OpenAI在AGI道路上遇到诸多挑战,但AI行业的整体发展依然被寄予厚望,人才的流动更多是在行业内重组资源,而非对整个AI潜力的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