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的不断普及,全球各行各业对其变革能力的接受度日增,而音乐产业也不例外。然而,该行业对 AI 技术的接纳同时伴随着对于创作者权益的担忧。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近期,私人音乐工作室 Pirate 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53% 的受访者表示担忧观众如何看待使用 AI 辅助创作的音乐。该调查覆盖了来自英国、美国和德国的 1141 名艺术家,包括乐队成员、独唱歌手、制作人、演奏家和说唱歌手。
调查同时揭示了艺术家对于在工作室使用 AI 的犹豫,只有 25% 的受访者表示有过使用 AI 的经验。尽管如此,仍有 46% 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考虑在未来使用此类工具。
纽约布鲁克林的乐队 MYAI 的成员 Christoph Krey 透露,他们的 30% 的活动涉及 AI 使用,而其余 70% 则依赖于「艺术智慧」。Krey 指出,艺术家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学习曲线:
「这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价值的过程中不得不额外考虑的又一项任务。」
Pirate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 David Borrie 理解艺术家对于使用及宣传 AI 的犹豫,他将这种新兴技术比作音乐产业的另一项突破性技术——自动调音(Auto-Tune):
「回顾 Auto-Tune 等工具的引入,它们在早期面临批评,但最终在音乐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AI 在音乐创作中成为标准工具的过程可能会走类似的道路,随着艺术家和观众对这种创新的适应。」
已经使用 AI 进行创作的音乐艺术家发现,AI 在「歌曲创作和编曲」环节最为有用。
录音学会(Recording Academy)的 CEO 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将 AI 视为艺术家的「创意放大器」。
然而,AI 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也引发了争议。例如,一位使用 AI 生成的 Drake 的音轨的艺术家试图提交其作品以获得提名,但因版权侵权问题被学会拒绝。
音乐产业的主要唱片公司也在努力应对 AI 的使用,例如,环球音乐已与谷歌合作,以对抗其艺术家的 AI 深度伪造,并要求诸如 Spotify 这样的流媒体服务从其平台上移除 AI 生成的音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