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IGC资讯 > AIGC > 正文

加速数字化与低碳化双转型,施耐德电气的创新力量如何发挥作用?

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下半程,如何加快数实融合、走向绿色低碳,已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全球数字化转型的专家和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施耐德电气将大量绿色的创新产品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自身工厂,实现了数字化与低碳化双转型。

如今,施耐德电气在全球拥有93家“零碳工厂”,在中国拥有 19家“零碳工厂”、15家被工信部认定的“绿色工厂”和12家“碳中和”工厂,1家灯塔工厂,18家智能工厂和智能物流中心。此外,凭借杰出的端到端绿色供应链管理成果,施耐德电气已连续8年入围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并在今年攀升至榜首。

施耐德(北京)中压和低压电器有限公司

位于北京亦庄的施耐德(北京)中压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后简称“工厂”),正是施耐德电气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之一,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其低压工厂更是获得了施耐德电气 “零碳工厂”以及钛和认证“零碳工厂”。同时,这也是施耐德电气全球智慧工厂项目中的样板工厂。

近日,在施耐德电气数字化战略暨软件创新沟通会上,51CTO等多家媒体探访了这一数字化与低碳化并重的“样板工厂”。

数字化+电气化,助力可持续发展

进入工厂,直观的感受是“智慧”。操作流程规范、绩效管理、机器维、物料配送等方面,都能透过一个个屏幕窥见其真实的运行状态并加以管理。施耐德电气数字产业示范园自落成便承诺将集创新、制造、技术服务为一体,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和低碳发展。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一直是数字化的践行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数字官Peter Weckesser介绍,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转型分为客户、合作伙伴及员工与业务流程三个维度。在客户维度,施耐德电气作为成功的数字化践行者,以自身的技术和行业实践经验持续赋能客户推动其实现数字化。在合作伙伴维度,施耐德电气依靠合作伙伴、供应商、业务上的伙伴共创共赢,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在员工与业务流程方面的数字化规模性转型维度,施耐德电气将员工的能力培养视为数字化转型的首要因素。

以软件为基石,施耐德电气构建了一个企业级的数字孪生生态。工业数字孪生方面,施耐德电气有AVEVA剑维软件,能为企业提供从设计建造,到项目执行,到运维的一整套数字解决方案;在能源管理方面,施耐德电气有ETAP,对于电气仿真、电能管理、工程制造、项目管理,也是为客户提供跨越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而大家所熟知的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则是覆盖从互联互通的硬件到边缘控制,再到数字化服务和应用三个层级,针对楼宇、数据中心、电网、工业四大终端客户,提供垂直的解决方案。实体产业中在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等环节都存在足以反映生产运营真实状况的海量数据,将真实数据嵌入到各阶段的数字孪生中,在1:1的孪生世界中,探寻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潜力,不断提升生产力和效率。


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首席数字官Peter Weckesser

此外,Peter Weckesser告诉记者,在AI领域,施耐德电气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现在已经有一个300人的AI Hub团队,包括AI工程师、数据分析师。AI Hub有两个责任,一是利用AI优化施耐德电气自己的业务流程,其中包括财务流程、HR流程、工业链流程;二是将AI嵌入产品,为客户赋能。

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今年在北京设立了AI创新实验室,将致力于开拓“实体产业+技术生态+AI”的应用创新,探索AI技术在资产和工艺优化、基础设施管理、需量管理以及新能源管理上的应用,为各大产业的数字化与可持续发展赋能。此次探访的中低压工厂,应用AI解决方案,实现了节能改造和能源系统优化,过去三年能耗降低10%。

工业数字孪生+能源数字孪生,聚焦关键领域提升整体效率

施耐德电气拥有业务版块: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集成AVEVA、ETAP等领先软件在工业自动化与能源管理这两大关键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密切协作的两大数字孪生。

工业数字孪生可以帮助企业探索从设计、建造、到运营与维护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潜力,不断提升生产力和效率。

“未来的工厂有三个关键词: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过程自动化与数智化中国区负责人丁晓红介绍了施耐德电气针对工业提的理念——“未来工业”,“它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包括生态的开放,技术的开放,各种各样的开放,体现了拥抱变化世界的开放系统。”开放,英文OPEN:“O”即offer,代表施耐德电气提供的端到端的软硬件解决方案;“P”即partnership,合作伙伴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部分,这也是施耐德电气的基因;“E”即energy,施耐德电气通过能源管理和工业自动化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的工具帮助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N”代表的是下一代自动化,施耐德电气有开放EcoStruxure自动化平台,通过软硬件解耦从本质上释放工业4.0所展望的愿景,全面提高企业的效率、韧性、生产力、敏捷性和可持续性。

在施耐德电气给客户交付真实工厂的同时,也会交付一个1:1的虚拟工厂。

虚拟工厂的运营过程中,涉及两个重要的优化。一是可以通过资产优化来发现早期故障、让机器设备运行更加高效、实现能耗平衡;二是价值链的优化,比如怎么降低员工的工作强度、怎么提升经济效益。应用数字孪生的模型,对于全生命周期都是可以进行模拟和不断优化的。

值得一提的是,AI技术在工业数字孪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如AI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定位早期设备故障、生成式AI在AVEVA软件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或管理者通过对话框迅速了解诸如哪里有故障、谁维护了设备之类问题的答案。

能源数字孪生则围绕“源、网、荷、储”,覆盖从电气设备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全场景,帮助用户节能减排、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消纳、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施耐德电气ETAP中国、SEE软件业务总经理刘华涛发现,很多高科技领域企业中,PDF图纸打印出来的文件还很常见,运维人员手上拿着可能是几年前打印的文件,信息都没法和真实的状况结合。“这有点像我们拿着纸质地图生活在数字化的世界。”

ETAP的解决方案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华涛介绍,ETAP有众多的软件,包括Caneco、SEE Electrical等等,可以帮助客户创建、配置、定制和管理这些电气系统模型。能源数字孪生使得物理世界的电气系统在数字世界里都能得到一一对应。

有了数字孪生,实际运营的具体数据、动态数据也可以跟数字孪生的静态结合,让系统进一步反映实时情况。在ETAP的软件工具中,可以通过智能电表、SCADA系统去监控电力系统运行的情况,预测哪个地方需要做维护——这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识别潜在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因为电能质量干扰而导致的问题。从设计到建造再到运维,数字孪生都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刘华涛介绍,AVEVA软件ETAP,以及施耐德电气专门针对智能建筑的软件RIB共同构建了施耐德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所有版块产生的数据都是内在可互相操作的。例如,在ETAP里面,如果客户用SEE Electrical做电控柜和控制柜,所有的数据可以对应到AVEVA相应的E3D板块;同样,ETAP针对楼宇的分配电箱设计的内容,也很自然可以融入到RIB针对楼宇建设的板块。“所有的这些数字孪生内在逻辑都是一致的,只是我们把我们的AI和数字化软件开发的能力嫁接、应用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实现IT和OT的结合。”刘华涛强调,这是施耐德电气今天做的事,也是未来会持续深化的事情。

产品旅程+项目旅程,以创新驱动本地化

中国市场以其巨大的规模对于成长型企业充满吸引力,已然成为施耐德电气的第二大市场。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施耐德电气全方位的本土化战略,使其既能深度链接合作伙伴,又能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开发出满足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投入不断增加。

施耐德电气发现,单独售卖给客户软件,有时候并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如果客户对于企业自身的问题没有定义清楚,上套软件甚至会增加成本。因此,将产品或者软件变成可交付的解决方案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施耐德电气现在慢慢变成了一家服务公司,或者说科技公司”,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施耐德电气(中国)软件研发中心负责人张磊介绍,施耐德电气从几年前就开始利用规划能力,通过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和可持续咨询帮客户诊断问题、解决问题。数字化咨询帮助客户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可持续咨询帮助客户明确节能减排低碳的目的。“我们希望借助这两个咨询能力,从流程、工艺方面,帮助客户看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帮客户把问题厘清。如果需要,我们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如果发现这个问题不是通过系统和产品可以解决的,我们可能会帮助客户先提高工艺或管理水平。”张磊强调,为客户提供咨询,让客户知道核心的问题或者说核心的目标是什么,是谈任何软件的前提。

位于北京亦庄的中国软件研发中心,是施耐德电气在华的五研发中心之一,集中了施耐德电气在软件领域的研发经验和技术,依托一体化、绿色化、数字化的研发体系,实现敏捷研发及迭代创新。“我们是希望通过我们软件研发端的协同,或者说从研发端就开始考虑怎样让我们的软件更好的产生价值,为客户服务。”张磊告诉记者。

张磊介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软件研发团队最大的特点便是“项目旅程”。一般的软件研发团队只关心软件的开发,然后交付给销售进行售卖,这样的“产品旅程”在B端业务的缺陷是——无法及时听到客户真实的反馈。因此施耐德电气部分研发人员去到第一线进入了“项目旅程”,在研发之外提供软件的交付和支持,客户第一线的声音,做客户真正想要的功能。

没有充分实践,无法充分地赋能。作为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的成功践行者与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将丰富的技术与行业实践经验推向各大行业为携手实现“双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更新时间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