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心理科学》杂志的一份报告,人工智能(AI)生成的白人面孔的图像如今已经达到了“超真实”的水平,甚至比真实人物的照片更加逼真。然而,该研究指出,由于算法训练数据的偏见,AI在呈现其他族裔的面孔时却表现出明显的白人特征。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艾米·达维尔表示,如果白人人工智能面孔被普遍认为更真实,这一技术可能会对有色人种产生严重影响,最终加强在线上的种族偏见。她强调,对今天人工智能“超真实主义”的认知,对于避免信息错误和在线诈骗至关重要。
研究团队通过使用200张照片,其中包括100张AI生成的面孔和100张真实人类的面孔,询问了124名参与者,让他们判断哪些是AI生成的,哪些是真实的。结果显示,在最常被认定为真实人脸的五张图像中,有四张是AI生成的;而在最常被认定为AI生成的五张图像中,有四张是真实人脸。
研究者进行了另一项实验,询问了600多名参与者对图像的各种特质进行评分,包括吸引力、熟悉度和图像质量。研究者发现,虽然AI和真实图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参与者要么误解了细节,要么完全忽略了这些差异。例如,参与者倾向于将比例更为协调、不太引人注目且更为熟悉的面孔判断为真实,而这些特质在AI生成的图像中更为突出。
达维尔指出,尽管基于这些认知的数据已用于编写一个能够准确识别超过90%面孔的模型,但我们不能长期依赖这些物理线索。“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如此迅猛,以至于AI和人类面孔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快会消失。”
这项研究引发了对于人工智能“超真实主义”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的关注,强调了对公众的教育和对算法训练数据的更加全面和公正的关注的迫切性。